全国24小时空降附近_全国空降24小时服务联系方式_同城空降全国可飞

综合新闻 News
联系我们
  • 客服服务电话:021-64321087
  • 商业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技术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联系人:崔老师 
  • 服务邮箱:shxtb@163.com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8号楼107室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近日,我院姜小芳教授课题组在混合卤化物钙钛矿光致相偏析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其研究成果以“Unusual Nonlinear Absorption Switching in Mixed-Halide Perovskites by Light-Induced Halide Segregation”为题发表在Laser & Photonics Reviews(IF=10.947)。我院博士研究生高冠峰、硕士生研究生陈泽楷、林克晟为论文一作和共同一作,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lpor.202400564卤化铅钙钛矿由于优异的光电特性是发光和光伏领域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更重要是可以通过调控卤元素(Cl、Br 和 I)的组分改变其带隙范围。然而,由于软晶格和较高的离子扩散率,混合卤化物钙钛矿在外部刺激下,离子会发生迁移现象(相偏析),进而导致材料的光学特性会发生动态变化。在混合卤化物钙钛矿的应用中,相偏析效应因为其会影响到材料的稳定性而被诟病。姜小芳教授课题组系统、客观地分析了相偏析效应在光学应用领域中的优势与劣势,发现通过激光可以控制混合卤化物钙钛矿的相偏析进程,从而实现离子的定向迁移运动。在这项工作中,研究组通过自主搭建的原位 Micro-I-scan 技术,研究了混合卤化物钙钛矿 MAPbBr2I 中光诱导卤化物离子相偏析...
发布时间: 2024 - 09 - 23
浏览次数:88
来源:长春光机所近年来,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凭借其高荧光量子效率、宽色域和加工简易等特性,在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LED)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在照明和显示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自2014年首次报道室温运行的PeLED以来,通过材料和器件结构的不断优化,PeLED性能大幅提升,其中红光PeLED在视力保护方面的潜力尤为引人注目。英国伦敦大学研究团队发现,每天只需暴露在红光下3分钟,就能显著缓解视力下降。而钙钛矿的光谱可调性及较高的色纯度都将为护眼红光PeLED的实现提供保障。目前,能够实现高效红光PeLED的策略主要包括界面工程、配体工程等方法,上述方法都是基于对材料本身性能的调控来实现的。然而,在早期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中,通过器件结构的合理设计,如利用微腔结构,也可以有效的调节发光峰位以及发光强调等电致发光性能。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郭晓阳、刘星元研究团队在窄线宽红光钙钛矿电致发光器件研究中取得进展。该工作从结构优化的角度来提升准二维钙钛矿红光PeLED的外量子效率(EQE),即结合微腔结构实现线宽更窄的红光电致发光器件。研究结果表明,微腔结构不仅可以有效窄化PeLED的电致发光(EL)光谱,还能有效提高PeLED的EQE。其中EL光谱半峰宽由33nm窄化到了11nm,最大EQE从参比器件的6.57%提升至微腔器件的11.26%,表明微腔结构对...
发布时间: 2024 - 09 - 20
浏览次数:107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光学研究所“极端光学创新研究团队”朱瑞教授、赵丽宸特聘副研究员和龚旗煌院士团队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埋底界面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创新调控埋底界面改性分子与两侧功能层成键关系,有效地抑制了界面分子向钙钛矿层的不可控插入,最终实现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与稳定性的显著提升。2024年9月16日,相关研究成果以“协调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界面分子两侧成键强度”(Harmonizing the bilateral bond strength of the interfacial molecule in perovskite solar cells)为题,在线发表于《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通知全文↓↓↓↓↓↓阅读原文
发布时间: 2024 - 09 - 20
浏览次数:42
来源:材料牛论文DOI:https://doi.org/10.1016/j.actamat.2024.120345全文速览:本文报道了通过在Nb位上等摩尔Ga和Mo共掺杂,在LaNbO4中实现了由氧空位传导的高氧离子电导率,例如在900 ºC下为3×10?3 S cm-1。这种共掺杂可以有效地将高温四方相LaNbO4稳定至室温。通过计算模拟,深入研究了氧空位缺陷的局域结构和导电机制。结果表明,氧空位是通过将两个相邻的孤立NbO4四面体转变为一个共顶角的Nb2O7单元来容纳的,氧离子的迁移是通过Nb2O7单元的断裂和重整以及其他相邻NbO4四面体的协同旋转和变形来完成的。这些研究结果使LaNbO4基材料有望成为新型氧空位传导的氧离子导体,并为SOFC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觉和科学机制。背景介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作为一种高效的能源转换装置,因具有高效率、环境友好和燃料灵活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根据电解质的类型,可以将其大致分为氧离子传导型(O-SOFC)和质子传导型(P-SOFC)。目前商业上最常用的电解质是氧化钇稳定的萤石氧化锆(YSZ)材料,然而,其仅在700 ºC以上的高温条件下才能表现出高的氧离子传导性,这给SOFC的其它部件材料的选择带来了挑战,使得制备工艺变得复杂。因此,为了将 O-SOFC的工作温度降低到低温和中温(300-700 &...
发布时间: 2024 - 09 - 19
浏览次数:47
3625页次74/907首页上一页...  69707172737475767778...下一页尾页
Copyright ?Copyright 2018  2020 上海市稀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422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10140号
主办单位:上海市稀土协会 指导单位:上海市稀土材料开发应用办公室 承办单位:上海稀土产业促进中心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