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自然资源部巴西稀土公司(Brazilian Rare Earths)宣布其在巴西的阿尔托山(Monte Alto)稀土矿项目见到异常高品位矿体,最厚达76米,总稀土氧化物(TREO)品位13.8%,其中包括47.1米厚、TREO品位19.6%的矿体。从元素上看,镨钕氧化物品位6.8%、镝铽氧化物品位3.3%,铌氧化物品位1.4%,钪0.0313%,铀0.5191%。铀潜力评估正在进行。这条高品位独居石矿带已圈定沿走向长至少800米,“品位相当稳定”。哈斯丁高技术金属公司(Hastings Technology Metals)在西澳州的扬基巴纳(Yangibana)稀土项目含有高品位铌和其他矿物,最近的填图圈定了多条与碳酸岩有关的矿体。100个岩屑中,有22%的样品铌含量超过1%,最高达23.69%,半数以上样品含稀土,品位在0.25%-8.91%,平均1.21%。分析还发现含有铪和锆。该矿计划开采17年。埃奎诺克斯资源公司(Equinox Resources)宣布,其在巴西的坎波格兰德项目(Campo Grande)黑河(Rio Negro)探区钻探又见矿11.5米,总稀土氧化物品位0.5115%。另外,铈异常表明存在铁稀土矿化。公司计划进行反循环钻探以验证深部独居石砂矿和源岩。
发布时间:
2024
-
08
-
28
浏览次数:47
来源:材料牛近日,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系程鹏副教授课题组发现一种具有全新晶体结构的新型磁性二维材料FePd2Te2,并与程志海教授课题组、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郑国林研究员团队和衢州学院杨建辉教授合作对其结构与物性进行深入研究,发现FePd2Te2是一个非常少见的具有面内单轴各向异性的二维铁磁金属,并在一种特殊孪晶结构作用下形成了有趣的面内自旋纹理结构。相关研究成果以“FePd2Te2: An Anisotropic Two-Dimensional Ferromagnet with One-Dimensional Fe Chains”为题于2024年7月24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可以被解理到少层并能保持长程磁有序的二维材料无论对于基础物理研究还是自旋电子学器件应用都具有重要价值,在近年来成为科学界关注的热点。目前被广泛研究的磁性二维材料都或多或少具有一些诸如空气敏感、大单晶制备困难、居里温度低、磁各向异性弱等缺点,因此积极探索具有优异物性的新型磁性二维材料具有重要意义。并且自2004年石墨烯带来二维材料研究热潮至今,人们研究的二维材料大多都是化学数据库里已知晶体结构的固体材料,很少有全新晶体结构的二维材料被发现。程鹏课题组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探索新型磁性二维材料,前期部分研究成果包括通过Co掺杂在...
发布时间:
2024
-
08
-
28
浏览次数:20
铁电材料因存在自发极化,可以产生独特的光伏响应,在光电探测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柔性铁电材料更是在可穿戴器件及人机交互等领域被寄予厚望。然而,大多数柔性铁电材料具有难极化、光吸收系数低等缺点,难以产生高的光伏响应。制备有机无机铁电复合薄膜有利于在较低的极化电压下获得高极化性能,并且选择合适的填充材料还可以调控光吸收特性,这对于获得具有高光伏响应的柔性铁电薄膜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柔性铁电复合薄膜光电响应提升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通过在铁电陶瓷粉体BZTM-BCT表面负载Au和Ag金属纳米颗粒,然后将其嵌入有机铁电薄膜PVDF,制备了一种柔性铁电复合薄膜PVDF/BZTM-BCT:Au/Ag,相较纯PVDF薄膜,复合薄膜具有高达93%的铁电相含量以及明显的可见光吸收。“弯曲+极化”状态下复合薄膜的光电流比纯PVDF提升达57倍。机理研究表明,该状态下,挠曲电极化与铁电极化协同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传输;此外,Au和Ag金属纳米颗粒中的电子在光热激发后穿过肖特基结进入BZTM-BCT中,增加了光生载流子浓度,两者协同作用促进了光电性能的提升。器件测试表明,该复合薄膜不仅可以感知光,还可以监测与其接触物体的移动与形变,展示了在多功能光电传感器应用中的巨大潜力。相关研究成果以“Ferroelectric, flexoelectric and photothermal ...
发布时间:
2024
-
08
-
27
浏览次数:126
来源: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非线性光学吸收材料可用于光学神经网络、上转换激光/荧光、亚带隙近红外光电探测、光限幅和光调制等前沿光电领域。非线性光学吸收系数和调制深度是非线性光学吸收材料的关键参数,调制深度体现了材料调制光的能力,而非线性光学吸收系数反映材料调制光的效率。然而,当前主流的非线性光学吸收性能提升策略难以实现兼具高非线性光学吸收系数和大调制深度的非线性光学吸收材料的研创。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张弛教授和黄智鹏教授研究团队提出引入晶格畸变提高Mott-Hubbard体系材料非线性光学吸收性能的策略,使(MA)2CuX4 (MA = methylammonium, X = Cl, Br)体现出优异的非线性光学吸收系数和大的调制深度。相关成果“Unlocking Giant Third-Order Optical Nonlinearity in (MA)2CuX4 through Introducing Jahn-Teller Distortion” (应用Jahn-Teller畸变解锁(MA)2CuX4的巨大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以研究论文(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近日正式发表在国际化学领域最重要的学术期刊之一《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2024, e202406941)上,被学术同行...
发布时间:
2024
-
08
-
27
浏览次数: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