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光学研究所“极端光学创新研究团队”朱瑞研究员和龚旗煌院士团队与合作者展开研究,针对由界面物质扩散和离子迁移诱发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衰退的难题,通过采用“物理气相沉积+高真空原位快速氧化”方法创新构筑非晶态稀土金属氧化物氧化镱(α-YbOx)多功能缓冲层,突破了基于金属氧化物缓冲层反式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25%的光电转换效率瓶颈,并且显著提升了电池的稳定性。2024年1月18日,相关研究成果以“多功能氧化镱缓冲层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Multifunctional ytterbium oxide buffer for perovskite solar cells)为题,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通知全文↓↓↓↓↓↓阅读原文
发布时间:
2024
-
01
-
30
浏览次数:4
来源:上海大学理学院通过光激发和非线性调控晶格振动是研究非平衡态量子材料物理性质的强有力方法。相干声子-声子相互作用以及其他类型集体模式之间的非线性耦合,为设计固体的动态性能提供了更多可能。例如,磁振子能够以极小的能量耗散携带信息,其相干和非线性调控将为自旋电子学和磁振子学实现基于集体模式的信息处理和存储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近日,上海大学理学院曹世勋教授团队联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在稀土正铁氧体ErFeO3单晶中取得了最新的研究突破。研究人员发现,在ErFeO3单晶中强太赫兹场可以驱动由磁共振介导的磁振子上转换过程。利用二维太赫兹偏振法,研究人员揭示了倾角反铁磁体不同磁振子模之间耦合的单向性质。自旋动力学的计算进一步表明这种耦合对于倾斜磁矩的反铁磁体(RFeO3)具有普遍性,为相关领域的未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024年01月23日,研究成果 “Terahertz field-driven magnon upconversion in an antiferromagnet”在线发表在《Nature Physics》上。本论文工作围绕上海大学理学院团队的高质量稀土正铁氧体ErFeO3单晶样品展开,曹世勋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博士后马小璇和任伟教授为共同合作者,上海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和...
发布时间:
2024
-
01
-
30
浏览次数:17
来源:科学网近日,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牵头编制的《深海富稀土沉积物资源勘查指南》团体标准由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正式发布。这是国内外首部深海稀土资源勘查领域的标准。深海富稀土沉积物(也称“深海稀土”),是近年来在深海盆地中发现的一种富含稀土元素的沉积物,因中-重稀土含量高、资源潜力巨大,受到了国际社会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新型海底矿产资源,国内外尚没有适用于深海富稀土沉积物资源勘查工作的标准。随着调查研究逐步扩大和深入,制定相关标准对指导深海稀土资源的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在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等部门的支持指导下,第一海洋研究所在国内最早开展了深海稀土资源调查研究工作。十多年来,该所深海稀土资源勘查创新团队先后在西太平洋、东南太平洋和中印度洋发现了大面积富稀土沉积,在全球海底划分出了4个富稀土沉积成矿带,评估了全球深海稀土资源潜力,研发了深海富稀土沉积物标准物质系列,初步形成了深海稀土资源勘查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该所联合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吉林大学等国内多家单位,参考了国内外相关调查工作资料,牵头研编了该标准。据介绍,该标准是国内外首部深海稀土资源勘查领域的标准,提供了开展深海稀土资源勘查时涉及的术语和定义、勘查阶段及目标任务、矿产地质勘查、技术经济评价、资源储量估算等方面的指南,适用于深海稀土资源海上...
发布时间:
2024
-
01
-
29
浏览次数:58
来源:X-MOL多取代氨基四氢萘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药物分子和具有生理活性的分子中。其相对构型与绝对构型对分子的生理活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发展多取代氨基四氢萘的立体发散性合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理论上,通过苄基碳氢键选择性活化,芳基醛亚胺与烯烃的 [4+2] 环化反应是合成多取代氨基四氢萘最原子经济性途径之一。相应的立体发散性环化反应是实现氨基四氢萘的立体发散性合成的理想途径。然而,目前仍没有合适的催化体系能实现该转化。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的侯召民(Zhaomin Hou)主任研究员课题组一直致力于单茂稀土金属烷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烯烃聚合与C?H键活化反应的研究。鉴于单茂稀土金属烷基络合物作为催化剂在反应开发和立体控制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近日,侯召民主任研究员团队通过对单茂稀土金属有机催化剂的空间位阻调控(稀土金属和环戊二烯配体组合的调控),实现了首例芳基醛亚胺与烯烃的非对映发散性的 [4+2] 环化反应。采用大位阻的单茂钪金属催化剂,醛亚胺与苯乙烯和烷基烯烃发生反式选择性的 [4+2] 环化反应,以高的非对映选择性制备得到反式多取代1-氨基四氢萘化合物。采用小位阻的单茂钇金属催化剂,醛亚胺与苯乙烯和1,3-共轭二烯发生顺式选择性的 [4+2] 环化反应,以优异的非对映选择性得到顺式多取代1-氨基四氢萘化合物(图1)。该反应具有底物范围广、官能团兼容性好...
发布时间:
2024
-
01
-
29
浏览次数: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