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学网圆偏振发光(CPL)材料,因其在三维显示、数据存储、加密技术和手性传感器等领域展现出的应用潜力,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传统CPL材料大多基于有机荧光分子或溶液态发光体系,这类材料在制备与应用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合成工艺复杂、发光效率低、波长调谐受限及稳定性欠佳等。固态材料虽能提升稳定性,但聚集诱导猝灭效应常导致发光效率显著降低。因此,如何有效解决上述瓶颈,开发兼具高效发光、全彩可调与高稳定性的圆偏振发光材料,已成为发光材料领域的一项挑战。针对上述难题,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闽都创新实验室陈学元团队提出一种独特的解决方案:采用“瓶中船”合成策略,巧妙地将全无机钙钛矿量子点(CsPbX3, X = Cl, Br, I)原位封装于手性金属有机框架(L/D-ZIF-8)中,成功制备出全彩可调谐的圆偏振发光材料(L/D-ZIF-8?CsPbX3)(图1)。研究团队借助手性氨基酸共组装的方式,将L/D-组氨酸融入手性ZIF-8框架,构建出具有手性特征的纳米限域空间。这一设计不仅利用手性微环境有效诱导钙钛矿量子点产生显著的圆偏振光学活性,还克服了传统钙钛矿发光材料在卤素阴离子交换、聚集诱导猝灭和稳定性差等固有缺陷。此外,纳米限域空间能够钝化钙钛矿量子点的表面缺陷,从而显著提升材料的发光性能。利用L/D-ZIF-8作为手性模板和CsPbX3量子点全光谱可调、发射谱带窄的特点...
发布时间:
2025
-
04
-
23
浏览次数:40
来源: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柔性钙钛矿/铜铟镓硒(CIGS)叠层太阳电池因其兼具钙钛矿优异的光电性能和CIGS出色的机械柔韧性,在轻质柔性化光伏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该体系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在于,粗糙的CIGS底电池表面会导致钙钛矿活性层难以实现均匀覆盖,同时传统自组装单分子(SAMs)空穴传输材料易发生团簇和界面脱附现象,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叠层器件(尤其是大面积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和长期稳定性。因此,开发适用于粗糙表面的钙钛矿顶电池均匀生长技术,成为实现高效稳定柔性钙钛矿/CIGS叠层电池亟待解决的核心难题。近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硅基太阳能及宽禁带半导体团队在叶继春研究员的带领下,在前期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研究的基础上(Nat. Energy 2023, 8, 1250; Joule 2022, 6, 2644; Nat. Commun. 2023, 14, 2166; Adv. Mater. 2023, 35, 2211962; Adv. Mater. 2024, 36, 2311501; Adv. Mater. 2025, 37, 2416530; Nano-Micro Lett. 2025, 17; Sci. Bull. 2024, 69, 1887; Adv. Energy Mater. 2025, 15, 2403021; Adv....
发布时间:
2025
-
04
-
21
浏览次数: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