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Light新媒体?LightScienceApplications
近红外发光材料在近红外光谱分析、生物成像和夜视等新兴技术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为了满足当前对便携式近红外光源的需求,近红外荧光粉转换型发光二极管(pc-LED)因其小尺寸和可调宽带发射得到了广泛发展,其关键之一是如何开发蓝光激发的高性能近红外荧光粉材料。研究人员通过掺杂稀土和过渡金属离子开发了大量近红外发光荧光粉。其中,Cr3+激活的荧光粉脱颖而出,它们可以产生700至1100 nm的宽带近红外发射,使其能够应用于与硅基探测器集成的智能设备。最近,已经在Cr3+激活荧光粉的可调谐宽带发射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仍然存在发光效率较低和热猝灭发光严重的问题,这也限制了它们在pc-LED中的实际应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林君研究员团队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国岗教授团队联合报道了Ca3Y2-2x(ZnZr)xGe3O12:Cr系列石榴石型宽带近红外荧光粉材料。通过化学单元共取代策略实现价态转变与格位重建,同时提高了Cr3+激活近红外发光的量子效率和发光热稳定性。
近红外光源在生物医学、安防监控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近红外pc-LED 光源由于成本低、效率高、便携等优势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缺乏可蓝光激发的高性能近红外荧光粉材料,近红外pc-LED的开发遇到了瓶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大力开发Cr3+激活的石榴石构型的近红外荧光粉。A3B2C3O12型石榴石被认为是一类很有前途的基质材料,因为它们可以为Cr3+离子提供八面体B格位、紧凑的配位环境和可调整的晶体结构,从而提供包括所需光谱性质在内的多种发光性质。然而,在发射波长、发光效率以及热稳定性之间存在权衡,即高效和热稳定性优异的近红外发光通常伴随着短波发射(<750 nm),这限制了这些石榴石型近红外荧光粉在食品分析等场景中的应用。因此,如何保持发射波长在特定范围内,并同时提高发光效率和发光热稳定性仍然是Cr3+激活近红外发光的石榴石构型荧光粉面临的重要挑战。
为了提高Cr3+激活石榴石型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应该考虑两个主要影响因素。一是在近红外区域显示强烈吸收的发光“杀手”Cr4+。在空气中的高温合成条件以及A3B2C3O12石榴石结构中存在的四面体C格位均有利于Cr4+的形成。尽管在还原性气氛下可以阻止一部分Cr4+的形成,但是这种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基质材料,而且成本高。另一个关键因素是结构刚性。刚性基质结构可以削弱电子-声子耦合效应,抑制非辐射跃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通知全文
↓↓↓↓↓↓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