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物构所“无机离子印迹吸附剂”捕获放射性铯研究取得新进展
日期:
2024-06-06
浏览次数:
7
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放射性废物的妥善处置密切相关。137Cs是乏燃料中γ放射性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其放射性强、溶解度高、易迁移等特点,一旦释放到环境中,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极大危害。环境放射性污染修复和乏燃料处理迫切需要高选择性捕获137Cs+离子。然而,由于强烈的库仑相互作用,传统Cs+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常会受到竞争离子(尤其是高价态金属离子)的极大影响。从复杂的放射性废液环境中高选择性分离铯仍然是一个挑战。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级支持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福建省人才项目等支持下,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物质结构研究中心黄小荥课题组冯美玲研究员带领的放射性污染控制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具有离子识别-分离能力的“无机离子印迹吸附剂”的构筑策略,在复杂环境中高选择性捕获Cs+离子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于这一策略制备了对Cs+具有“印迹效应”的金属硫化物Cs2.33Ga2.33Sn1.67S8·H2O(FJSM-CGTS),其K+离子活化产物Cs0.51K1.82Ga2.33Sn1.67S8·H2O(FJMS-KCGTS)对Cs+离子的吸附容量达到246.65 mg/g。通过“印迹效应”和软碱性S2-位点对Cs+离子的亲和力的协同作用,大大提高了层状金属硫化物对Cs+的选择性(图1)。FJSM-KCGTS可以在高浓度竞争离子(K+、Ca2+、Na+、Mg2+、Sr2+和Eu3+)存在下高选择性地捕获Cs+离子,并对核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实际含137Cs+废液表现出卓越的处理能力,能将废液中137Cs活度浓度显著降低98%以上(图2)。FJMS-KCGTS可作为离子交换柱的固定相快速、便捷地动态处理含铯废液,有效减小废物体积(图2)。这些优异特性表明FJSM-CGTS/FJMS-KCGTS在放射性铯修复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无机离子印迹吸附剂及其K+活化和Cs+捕获后的单晶结构,明确了Cs···S的相互作用模式,直观、清晰地揭示了无机离子印迹吸附剂捕获Cs+的“离子印迹”过程(图3)。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证实了Cs+的选择性捕获能力源于硫化物阴离子层与Cs+离子的强相互作用。通过结构对比分析,探究了构效关系,结果表明相对坚固的波浪型层结构和软碱性S2-位点与Cs+离子的强相互作用,使得FJSM-CGTS的阴离子层对Cs+离子具有空间限域作用,从而表现出了“印迹效应”和选择性捕获能力,证实了构建“无机离子印迹吸附剂”合成策略的有效性。这种合成策略不仅有望减少功能基团或功能单体类型对印迹聚合物开发的限制,还能将印迹吸附剂的高选择性与无机吸附剂的稳定性、高吸附效率和良好的环境相容性结合起来,制备出的新型“无机离子印迹吸附剂”更适用于放射性废物处理。这项工作首次发展了“无机离子印迹吸附剂”的构建策略,系统性研究了基于此策略发展的层状金属硫化物在复杂溶液中选择性捕获Cs+的性能、机理及构效关系,不仅促进了对结构-性能关系的科学理解,也为开发具有选择性识别和分离关键放射性核素的高效无机吸附材料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在Nat. Commun.杂志上(Nat. Commun.2024,15,4281),文章连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8565-x。该文第一作者为国科大博士生唐俊豪同学。
Hot News
/
相关推荐
2025
-
04
-
01
点击次数:
19
来源:厦门大学固体氧化物电池作为高效的能源转换设备,在可持续能源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传统钙钛矿型空气电极面临着活性有限、稳定性差和电化学性能衰减快等挑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近日,能源学院孙毅飞副教授团队与利物浦大学屠昕教授、科廷大学邵宗平教授合作,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Co-expression of multi-genes for...
2025
-
04
-
01
点击次数:
18
来源:自然资源部据Mining.com网站报道,塔隆金属公司(Talon Metals Corp)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塔马拉克(Tamarack)镍矿取得一个块状硫化物发现,可能使得现有铜镍钴资源量大幅增长。26日,公司在公告中称,已经把新的钻探结果用于资源量更新,为支撑环境许可申请,准备完成一项可行性研究。工作过程中,勘探团队对以前的一个钻孔进行了检查,该孔在707.75米深处见到明显矿化,见矿8...
2025
-
03
-
31
点击次数:
123
光致伸缩效应是材料在光照下产生非热形变的现象,能够将光能直接转化为机械能,在光机电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目前研究人员已在半导体、铁电材料、液晶高分子及杂化钙钛矿等多种体系中观察到该效应,但不同材料的机理和性能差异显著。迄今为止,多数无机固体材料的光致伸缩强度普遍低于0.01%,相较铁电材料的电致应变(0.1%)存在数量级差距,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开发高性能无机光致伸缩材料,成为该领域长期以来的核...
2025
-
03
-
31
点击次数:
127
来源:X-MOL在材料科学领域,组装研究显著推动了将分子基元转化为具有新特性和功能的新材料。通过精巧的自组装,研究人员能够实现一些在分子层面上不可能出现的现象和特性,例如将非手性分子组装成手性结构、使同一发光分子在不同组装状态下表现不同的发光特性、以及实现室温磷光和聚集诱导发光等。这些突破在化学传感、分子封装、光学编码等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在相关组装研究中,稀土发光配合物尤其引人注目。这类配合物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