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4小时空降附近_全国空降24小时服务联系方式_同城空降全国可飞

综合新闻 News
联系我们
  • 客服服务电话:021-64321087
  • 商业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技术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联系人:崔老师 
  • 服务邮箱:shxtb@163.com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8号楼107室

Science Advances:高温高压实验揭示碳酸岩中稀土元素的迁移与成矿机理

日期: 2024-07-17
浏览次数: 5
来源:地质勘探行业协会


为解决碳酸岩中稀土元素的迁移、富集和成矿机理问题,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袁学银等研究人员通过结合热液金刚石压腔和激光拉曼光谱实验技术,对氟碳铈矿[(Ce,La)CO3F]、碳钠铈矿[NaCe(CO3)>2]等稀土矿物在高温钠质碳酸盐熔流体中的溶解和结晶过程开展实验研究。
研究结果发现,氟碳铈矿在温度超过200℃时先与碳酸钠反应形成碳钠铈矿,而碳钠铈矿则在温度超过450–500℃以后大量溶解(图1),从而实现稀土元素的高效迁移与异常富集。根据熔流体中CO32-浓度变化,计算出当温度达到650℃时,稀土元素可以富集到8wt.%以上。当体系中加入硅以后,由于形成铈硅磷灰石[(REE,Ca)5(SiO4)3(OH)],熔流体中稀土元素的浓度降至4wt.%左右,与成矿流体中3–5 wt.%的稀土含量完全吻合。通过拟合熔流体中REE/Na比值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发现稀土元素含量随着温度降低成指数下降,到400℃时只有几十到几百ppm。以上证据表明,碳酸钠是控制成矿流体中稀土元素迁移与富集的关键因素,并且稀土元素的迁移与富集只会发生在超过450–500℃的条件下。
在稀土成矿过程方面,实验发现稀土从富氟的钠质碳酸盐熔流体中只会结晶为碳钠铈矿或黄碳锶钠石[Na3Ca,REE)3(CO3)5],氟则在更晚阶段结晶为氟化钠或萤石(图2),表明在钠质碳酸盐熔流体中稀土优先与碳酸根和碱金属结合,氟则很难进入到稀土矿物中,从而解释了一些碳酸岩(如Bear Loge)中大量出现原生黄碳锶钠石的原因。但是当碳酸盐体系中额外加入硅、铁或铝以后,伴随着钠在高温下结晶为霓石、钙霞石等碱性硅酸岩矿物,熔流体中钠的活度显著下降,此时稀土才会与氟和碳酸根结晶为氟碳铈矿(图3)。这一结果与牦牛坪、白云鄂博等碳酸岩稀土矿床中氟碳铈矿普遍与霓石、霞石等碱性硅酸盐矿物共生的现象吻合,从而揭示了除碱金属碳酸盐以外,硅、铝、铁等组分在稀土成矿过程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在成矿温度方面,方解石和萤石可以在高温岩浆阶段(> 700℃)就开始结晶,霓石和钙霞石等碱性硅酸盐矿物结晶温度(750–600℃)同样较高,氟碳铈矿的结晶则紧随其后,并且富铁体系中氟碳铈矿的结晶温度(720–600℃)明显高于富铝体系(580–500℃)。黄碳锶钠石和碳钠铈矿的结晶略晚于氟碳铈矿,但也基本在450℃以上,与稀土元素在450–500℃以上发生大量溶解相吻合。当碳酸盐熔体与热液流体发生不混溶时,稀土元素的溶解和结晶过程都集中在熔体相中,这不仅与碱金属和稀土元素都具有较低的流体—熔体分配系数(? = 0.02–0.15)一致,同时进一步证明稀土成矿过程发生在岩浆阶段。当温度降至450℃以下,流体演化进入热液阶段,形成萤石、冰晶石、氟化钠等热液矿物。需要注意的是,黄碳锶钠石等稀土矿物极易在后期蚀变形成次生氟碳铈矿、碳锶铈矿等,从而影响人们对稀土成矿条件的判断。
以上成果于2024年5月被国际综合性学术期刊Science Advances接收: Xueyin Yuan*, Zhiming Yang*, Robert A. Mayanovic and Zengqian Hou, 2024. Experimental evidence reveals the mobiliz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processes of rare earth elements in carbonatites, Science Advances. DOI: http://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m9118.



Hot News / 相关推荐
  • 2025 - 04 - 10
    点击次数: 15
    自旋电子器件凭借低功耗、非易失性、超快读写等优势,已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单晶氧化物自旋霍尔材料因其突出的电荷-自旋转换能力,被认为是开发低功耗自旋器件的理想候选材料。然而,如何实现单晶氧化物自旋霍尔材料与硅基平台的异质集成,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柔性磁电材料与器件团队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研究,提出了“混合转移外延” 集成策略。研究实现了在硅衬底上单晶氧...
  • 2025 - 04 - 10
    点击次数: 14
    来源:X-MOL自1911年超导现象发现以来,室温超导始终是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终极目标之一。基于BCS理论,金属氢因极高的德拜温度与强电子-声子耦合,是潜在的高温乃至室温超导体,但其极端合成压力远超当前技术极限,因此科学家们转而探索基于化学预压缩效应的富氢化物。近年来,氢化物超导体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然而,二元氢化物的稳定压力与性能调控面临瓶颈,三元氢化物由于其化学多样性和结构可调性成为突破瓶颈的...
  • 2025 - 04 - 09
    点击次数: 83
    来源:中国科学院150年前,科幻大师凡尔纳预言,水将成为终极燃料。科学家一直努力发展能够将这一预言变为现实的各种可能的技术。其中包括通过阳光直接分解水获取氢气,这项被称为“光催化分解水”的技术属于低碳技术。目前,太阳能制氢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太阳能电池发电再电解水,其效率高但设备复杂且昂贵;另一种是太阳光直接光解水,即通过氧化钛等半导体材料在阳光下“一键分解”水分子。光解水自1972年被发现以来...
  • Copyright ?Copyright 2018  2020 上海市稀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422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10140号
    主办单位:上海市稀土协会 指导单位:上海市稀土材料开发应用办公室 承办单位:上海稀土产业促进中心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