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动能”—包头稀土研究院新技术新产品亮相2024年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会
日期:
2024-08-02
浏览次数:
5
7月26日-27日,2024年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会在暖城鄂尔多斯隆重举行,展会以“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动能”为主题,着力构建多能互助、多业并进、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能源产业新格局,现场汇集了100余家能源、化工、新材料相关企业参展交流。包头稀土研究院本次展会主要展出了自主研发的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稀土高分子助剂材料、稀土反射隔热材料、稀土蓄热面料、稀土抗菌材料、铝(镁)稀土晶粒细化剂等新成果新产品,涵盖了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钢铁冶金、工业制造、民用电器、食品健康、医疗卫生等应用领域,充分展现了稀土院科研成果应用的广泛性和技术先进性,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未来,包头稀土研究院将继续担当“两个稀土基地”建设的科技主力军,瞄准国家战略发展目标要求和重大需求,持续加强科研投入,深耕稀土下游终端应用,促进产业融合创新,释放产业经济新动能,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助力我国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Hot News
/
相关推荐
2025
-
04
-
10
点击次数:
21
自旋电子器件凭借低功耗、非易失性、超快读写等优势,已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单晶氧化物自旋霍尔材料因其突出的电荷-自旋转换能力,被认为是开发低功耗自旋器件的理想候选材料。然而,如何实现单晶氧化物自旋霍尔材料与硅基平台的异质集成,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柔性磁电材料与器件团队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研究,提出了“混合转移外延” 集成策略。研究实现了在硅衬底上单晶氧...
2025
-
04
-
10
点击次数:
20
来源:X-MOL自1911年超导现象发现以来,室温超导始终是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终极目标之一。基于BCS理论,金属氢因极高的德拜温度与强电子-声子耦合,是潜在的高温乃至室温超导体,但其极端合成压力远超当前技术极限,因此科学家们转而探索基于化学预压缩效应的富氢化物。近年来,氢化物超导体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然而,二元氢化物的稳定压力与性能调控面临瓶颈,三元氢化物由于其化学多样性和结构可调性成为突破瓶颈的...
2025
-
04
-
09
点击次数:
89
来源:中国科学院150年前,科幻大师凡尔纳预言,水将成为终极燃料。科学家一直努力发展能够将这一预言变为现实的各种可能的技术。其中包括通过阳光直接分解水获取氢气,这项被称为“光催化分解水”的技术属于低碳技术。目前,太阳能制氢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太阳能电池发电再电解水,其效率高但设备复杂且昂贵;另一种是太阳光直接光解水,即通过氧化钛等半导体材料在阳光下“一键分解”水分子。光解水自1972年被发现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