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自然资源部巴西稀土公司的阿尔托山(Monte Alto)项目见到高品位矿化。总稀土氧化物品位高达45.7%,铌氧化物品位1.7%,钪氧化物品位0.0382%,钽氧化物品位0.0962%,铀品位0.5781%。该矿TREO品位是全球报告的最高品位??筇逖刈呦蚝驮谏畈慷嘉纯刂?。洛德资源公司(Lode Resources)在塔斯马尼亚州的蒙特苏马(Montezuma)项目岩心取样见到异常高品位矿化。钻探见矿8.6米,锑品位5%,金0.7克/吨,其中包括2.6米厚、锑品位12%、银1677克/吨和金1.16克/吨的矿化。样品分析表明矿体比以前想象的宽。公司已经初步设计1万米钻探。
发布时间:
2025
-
01
-
23
浏览次数:115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被认为是未来最具前景的储能技术之一,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高安全特性等优势。其中,石榴石基 Li7La3Zr2O12(LLZO)氧化物电解质因其对锂金属的化学和电化学稳定,以及在室温下近 1 mS/cm 的高离子电导率而备受关注。然而,如何改善固态电解质与锂金属负极的界面接触成为一个挑战,主要是因为锂金属表面的局部锂离子通量累积、锂沉积/剥离不均匀和空隙等问题易导致较大的界面阻抗和锂枝晶生长。至今为止,研究人员提出了诸多策略来解决LLZO/Li界面相关的问题。这些策略包括表面抛光和酸蚀去除Li2CO3、引入聚合物相以提高润湿性、构建亲锂界面以增强LLZO/Li接触、以及施加高外部压力等。然而,表面抛光需要较长的时间且不能完全去除Li2CO3,酸蚀可能引入新的杂质并破坏LLZO结构,亲锂界面层可能会与锂发生反应或形成合金,并在连续合金化和脱合金过程中导致界面层的剥离失效。因此,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更有效的方法来克服这些界面问题,以提高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长期性能和稳定性。基于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李驰麟研究员团队提出了一种双重转换反应策略,通过具有多重异质结构的离子电子混合导体层(MIEC)来诱导调节Li+和电子的扩散和传输,并抑制锂枝晶的形成和生长。首先,该团队使用CuF2和LiF作为固态氟源,并加入过渡金属Mo,通过固态转化反应合成富含锂的氟...
发布时间:
2025
-
01
-
23
浏览次数:171
来源:中国经济网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17日发布消息称,我国在云南省红河地区发现超大规模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潜在资源达115万吨。其中,镨钕镝铽等关键稀土元素超过47万吨,这是1969年在江西首次发现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以后,我国离子吸附型稀土找矿的又一重大突破,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中重稀土矿床。我国轻稀土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白云鄂博和四川牦牛坪等地,但中重稀土资源较为稀缺,应用领域更加广泛,是电动汽车、新能源、国防安全等必不可少关键原材料,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金属。本次发现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主要为中重稀土矿。此次重大发现有助于夯实我国稀土资源优势、完善稀土产业链,进一步巩固我国在中重稀土资源领域战略优势。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通过10余年工作建立了全国地球化学基准网,获取海量地球化学数据,取得找矿理论与勘查技术重要突破,填补了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空白,建立了快速、精准、绿色勘查技术体系,对我国其他中重稀土富集区实现找矿快速突破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发布时间:
2025
-
01
-
22
浏览次数:159
来源:内蒙古工业大学近日,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郭锋教授团队教师蔡会生在稀土镁合金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研究突破,研究成果以“Effects of cooling rate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magnesium alloy-a review”为题在国际材料科学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发表(IF:15.8,中科院1区,DOI: https://doi.org/10.1016/j.jma.2024.06.021)。内蒙古工业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蔡会生为第一作者。该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蒲Ъ际跹芯肯钅康闹С帧8贸晒匝芯客哦佣嗄昀丛谙⊥撩竞辖鹆煊蛉〉玫慕锥涡猿晒?,系统分析了冷却速度对稀土镁合金凝固行为、流变性能、微观组织变化(合金元素在基体中的固溶、相组成变化及第二相形貌尺寸分布、合金元素扩散与偏析、晶粒尺寸、枝晶形成及形貌变化)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冷却速度变化对稀土镁合金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为研究冷却速度变化对稀土镁合金组织性能调控,指出了新方法和新途径。
发布时间:
2025
-
01
-
22
浏览次数:111